自“学习四史”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第四聋校联合支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2020年7月8日联合支部组织党员云观看孙中山纪念馆特别推出的“革命人生——史沫特莱”展览。展览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革命人生的序曲(1892-1928); 第二部分:出访中国:东北、北平和上海岁月(1928-1933);第三部分:登上舞台:西安事变、延安岁月和去往前线(1936——1940);第四部分:革命人生最终章(1940——1950)。四个部分的展览,详细讲述史沫特莱在上海与宋庆龄并肩战斗的革命友情以及来到延安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
观看完展览,党员们收看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涛老师专题视频讲座“宋庆龄与史沫特莱”,进一步了解史沫特莱的生平。作为保卫中国同盟编外战友,史沫特莱1892年出生于美国,在30年代的中国,她逐渐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女权主义者和作家。在上海,史沫特莱与宋庆龄并肩工作,成为了宋庆龄的秘书。在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中,宋庆龄和史沫特莱共同努力,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药品,做出了很多贡献。1936年,史沫特莱来到西安,最终到达延安,深入接触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进一步了解中国红军和中国抗战,写成了《中国红军在前进》,《伟大的道路》等书,向世界宣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成为了不朽之作。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史沫特莱心里最惦念的还是她日思夜想的新中国,按照她的遗愿,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上刻朱德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惊心动魄的革命史,在这一幅幅恢弘磅礴,硝烟弥漫的历史画卷中,我们看到的是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友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斗争精神,史沫特莱作为一名外国革命友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投入到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她的这种为革命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新一代的共产党员学习。
通过这次“云参观”以及“云讲座”,老一辈革命家以他们一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党员们更加感悟到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是我们每一位党员的必修课——学习党史,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作为在学校工作的基层共产党员,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中,更要把学习党史与自己的学习、工作相结合,不断加强党性修炼,在工作中甘于奉献,乐于付出,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