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走进经典:《惊梦》观后感
发布日期:2017-03-02    发布人: 日点击量:
    本次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之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了舞台剧《惊梦》,创作灵感来自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以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在整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梦境占了重要的比例,通过梦境来分析主人公的内心、探讨其欲望以外,作品更想讨论的,是当她从梦中醒来后,又该如何在残酷的现实中活下去。
    虽然《惊梦》的创作背景来自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和汤翁的《牡丹亭》,但除了保留了《仲夏夜之梦》中的海伦娜和狄米特律斯的名字,并把他们的爱情故事搬到现代,其余内容与两部经典原著几乎没有联系。因此也可以说,惊梦的主线是现代版的仲夏夜之梦,穿插的是牡丹亭的梦境,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情感体验。整场剧目语言不多,大多靠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舞蹈来表达当下情绪。而变化的场景,光影,音乐更是为剧目锦上添花,带来迷幻色彩,让人仿佛与主人公一起堕入梦境。
    整场剧目看下来,对于为何在现代的故事中会出现森林里的仙王仙后,我存在疑惑,于是带着问题回家查阅了一些资料。在了解了故事大概之后,明白了原来出现森林,是因为森林是为了和道德严苛、等级森严的城市做出反差,主人公们为了和真爱在一起,甚至背弃了城市文明的礼教束缚。这样的场景在和莎翁有关的文学评论中有个专门的术语,叫“绿色世界”,在追求天性解放的主人公们看来,是乌托邦一样的存在,是一个理想的世界。
    海伦娜,是《仲夏夜之梦》中最具有反叛精神的人,她很清楚自己爱的是狄米特律斯,于是她敢于抛开女性的矜持主动追求他,并一度为了他与自己的好朋友赫米娅翻脸。而在《惊梦》中,海伦娜是大都市里的白领,工作上上司与同事的白眼、真爱难以降临,下班后母亲的絮叨逼婚,这些都在无形中成了海伦娜的压力,她在遇到了狄米特律斯之后,像一只饥饿的猛兽扑上去并对着他死缠烂打。但是她在工作和爱情上并不顺利,于是她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境里错综复杂的事情一件一件发生,充满迷幻,充满分裂,森林里群魔乱舞,穿插的《牡丹亭》也在女主的梦境中出现。牡丹亭的花旦和小生被光投影在一幅幅屏风上,从舞美和视觉上来说,很具有舞台效果,也用了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表达了对汤翁的致敬。故事高潮部分,海伦娜在仙王的帮助下,终于和心上人在一起,可是在一夜的巫山云雨过后,海伦娜发现她所爱的并非她想要的,于是落荒而逃。最后海伦娜亲自擦去梦中情人脸上的油彩,解构爱情、追求自我,代表着经历错爱的她终于看清了对方卸下伪装后的真面目,而她也找回了自我,决心重回单身,做自己,自信面对生活。
   《仲夏夜之梦》中的主人公以及《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都是那个时代最勇敢的人,知道自己所爱,并能穿破一切障碍与对方在一起,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就现在看来实在是有一种为爱“破釜沉舟”的感觉,这样的勇气怕是现在都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而取之于这两部剧灵感而衍生出来的舞台剧《惊梦》,最后呈现的却是相同又不同的一番景象,相同的女主是同样有勇气追求真爱,不同的是,这份真爱是在逼婚的压力下产生,来的太盲目,不真实,好在最后她历经错爱,终能找回迷失的自己。
    放眼当下都市的白领们,迫于工作压力,年龄压力,父母压力,常常会在情感中迷失自己,相信只要勇敢追爱,但在爱中仍然保留一颗赤子之心,不浮躁,不盲目。在爱情没有来临的时候,永远准备着,做最好的自己,自信面对生活,终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5357号

技术支持: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6122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