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等重要职位。陈廷敬也是康熙决策集团的主要成员,殚精竭虑得辅佐幼年康熙,为清代人人称道的康乾盛世埋下重要伏笔。王跃文先生在《大清相国》一书中提出的的“清官、好官、能官、德官”的评价,在我看来,可谓对陈廷敬“几近完人”进行了高度总结。(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大清相国》)
这次观摩上话的《大清相国》是在阅读书籍的前提下再去观摩的,因此印象更为深刻。这部话剧不但贴合正史,更是催人奋进的工作指南。先贤陈廷敬的传奇一生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的最大启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坚韧、清廉、足智。
坚韧
罗素曾说:“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这句话恰好印证在陈廷敬的一生中。单是在入朝前的考试过程中就历经坎坷,从由于考官受贿导致排名不公,因故遭遇浩劫,到被前朝名士李祖望先生救下……陈廷敬经历了常人无法排遣的起伏却从未放弃考取功名入朝为官报效天子的理想,一个“坚”字,他实至名归。在53年的为官生涯中,大大小小的考验和险阻可谓数不胜数,急流险滩跌宕,潮汐激浪暗礁,陈廷敬一步步化解朝堂危机,一生捍卫大清江山稳固百姓安乐,如同一根韧性惊人的苇草,风骨令人折服。
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与普通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大不相同,我和同事们有时必须付出数倍的耐心和细心,才能换来他们细微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陈廷敬的“坚韧”正是我和学生们所应该时刻牢记的。只有坚忍不拔地面对缺陷,战胜困难,以此为念,才我们能共同征服更高更远的目标,使一代又一代需要社会关爱、理解的特殊孩子找到未来的希望和方向。
清廉
在历朝历代的文献中,不难发现高官借高位贪污敛财为后世所不齿的案例。然而陈廷敬曾在各部就任,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却为政清廉。《清史稿》赋予其“清勤”的评价。在官居吏部尚书时,陈廷敬曾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有人评价说陈廷敬为官清廉一心为国,所以受皇帝信任重用;也有人推断说正是当权者的厚爱激励着陈廷敬一生为国为民。总之,陈廷敬的清廉美名受到后世的赞誉,也用实际行动坚定了我们人民教师为祖国下一代奉献终生的工作信念。陈廷敬终生奉行“清廉”二字,正可谓“五语表其奏疏光明,贤于孔光削草之媚。六语表其持躬洁白,同于寇莱公行己之清。”
足智
陈廷敬不仅是一代名臣,还是一位极擅诗文的大儒,一位惊才绝艳的谋士。在陈廷敬曾担任过的诸多官职中,有一项经筵讲官,即在康熙帝年幼时教授诗书礼义。陈廷敬年迈去世后,康熙“深惜之”,亲书挽联“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表达哀思。陈廷敬也是《康熙字典》的主要编撰者之一。《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辞书,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陈廷敬领导编纂这部字典时,已年过七旬,却毫不推脱,仍然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值得一提的是,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也参与了《康熙字典》的编撰,从中更可看出家学渊源。在处理政事方面陈廷敬大有才干,事事井井有条,是清廷一大助力。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常有需要正确化解学生矛盾和家长纠纷的情况,我们也无可避免得有如何在遵守学校规定、坚持个人原则和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稳定三者中正确平衡的烦忧。陈廷敬的政坛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能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处理起大小事务也更能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坚韧”“清廉”“足智”三项美德,不单是陈廷敬最令人推崇感怀的个人魅力,也将是我以后教师生涯中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