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资料 > 正文
从这次政治局会议看“党组工作条例”有何深意?
发布日期:2015-06-02    发布人: 日点击量:
    5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这个“党组工作条例”究竟有多重要?占了整场中央政治局会议。
什么是“党组”?
“党组”是派出机关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党组”?“党组”跟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是什么关系?
    “党委”对大家来说很熟悉,“党总支、党支部”更不陌生,身边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一般都有“党总支”或“党支部”。
    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至于这个基层组织是党委,还是党总支、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这是党的中央组织。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这是党的地方组织。接下来,还有党的基层组织,包括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党支部等等。
    问题来了。在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这个严密的架构中,“党组”在哪里?
    党组不是一级党委,也不是党的基层组织,而是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在非党组织领导机构中的派出机关。也就是说,不论是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还是党的基层组织,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而“党组”则是派出机关,不是选举产生的。
举例来说,省政府、市政府等,一般都有党组。这个党组,就是省委、市委等的派出机关。谁当省政府或市政府的党组书记,是由省委、市委等决定的。
    因为是派出机关,所以“党组”没有“党委”的一些权利,“党组”不能接收党员,一般也不能直接决定或批准对党员的纪律处分。
国家部委机关大多数设党组
    国家部委里,一直都是多数设党组,有的设党委。目前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中,公安部、外交部、央行、国家安全部、监察部这5个设的是党委,其余20个如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等,设的都是党组。
    党章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国家部委作为国家机关,一般应该设党组。
    可有些国家部委情况比较特殊,需要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实行统一指挥或者协调行动,所以党章还规定,“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工作部门可以建立党委”。所以,同一级别的国家部委里,有的设党委,有的则设党组。党组发挥的是领导核心作用。
新提法
“党组”覆盖到“社会组织”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通稿,提到了党组的设立范围,“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设立党组”。
    党章的规定是“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
    逐个字对比,设立“党组”的规定少了“可以”两个字,而设立范围多了四个字:“社会组织”。条例全文虽然还没有发布,不过可以预见,会有“党组”覆盖到“社会组织”这个重大突破。
    党组的设立范围扩大,这不是第一次。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的《新党章学习问答200题》,记录了这个党组设立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1927年,当时的党组还称为党团。《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改章程决案》规定:在所有一切非党群众会议,及执行的机关中,有党员三人以上,均需组织党团。七大党章调整为:在政府、工会、农会、合作社及其他群众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凡有担任负责工作的党员三人以上者,即成立党组。
    ……
    为什么一直调整党组的设立范围?《新党章学习问答200题》称:“党对非党组织的领导,主要是通过设在这些非党组织领导机关中的党组来实现的。充分发挥党组的作用,是实现党在各个阶段主要任务的重要保证。”
    这次“党组”覆盖到“社会组织”,根本目的还是加强党的领导。其新意在于,上级党的委员会在社会组织设立党组这一派出机关,由党组在本单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还有深意
“规范”党组,改善党的领导
    新华社在会后发布的通稿提出,“《条例》对党组的设立、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决策等作出全面规范”;“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专家认为: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审议党组工作条例,不仅有“党组”覆盖到“社会组织”这一个新意,更深的含义是对党组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改善党的领导。比如,“设在政府部门的党组,明确党组的议事决策程序、责任追究制度,让党组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5357号

技术支持: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61222115